吊牌写着含有96%羊毛,实际一根羊毛都没有。日前,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羽绒服、羽绒被、围巾、棉服、冲锋衣和羊绒衫等冬令用品做监督抽查。结果发现: 在抽查的350批次中,共发现4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2.3%。多家知名品牌的产品在监督抽查中被判为不合格。(3月29日 央视新闻)
抽查发现,有的品牌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羽绒服吊牌所写比实际含绒量虚高47倍,检测工作员感慨“这几乎是我从业以来,检测过的最差羽绒服了”;围巾吊牌号称含96%的羊毛,实际检验测试是100%聚酯纤维,连一根羊毛都没有……你可能以为只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杂牌子如此,但实际上,在消费市场享有一定声誉的七匹狼、VERO MODA、雪中飞、恒源祥等“大品牌”也被点名了。
其实,在今年2月份,浙江省消保委联合宁波市消保委随机在各网络直播平台购买了30批次的羽绒服装,结果显示,有24批次测试结果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或者推荐使用产品质量标准,占总购买批次的80%。而在2011年至2020年,国家、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羽绒服产品的抽检情况数千次,共计有899批次羽绒服不合格。从抽检结果来看,羽绒服的合格率多少令人担忧,更别说还涉及到一些销售价格并不便宜的知名品牌,这也极大地伤害了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合法权益。
我们都知道,羊毛制品、羽绒制品的价格普遍都不低,人们在购买的时候大多数都会依据商品介绍中的“羊毛含量”“羽绒含量”做出合理的选择,但这其实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大多消费者只有少数的专业相关知识去分辨其实际含量,也不可能每买一件羊毛、羽绒制品都要送去专业机构检测一番。正因为维权成本相对高昂,这也给了制假售假者可乘之机。市场上售卖的羊毛、羽绒制品,其含量是否与商品说明一致,基本取决于商品生产商的自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自觉地让其商品“表里如一”,这样一个时间段自然就需要监管部门给力。
一方面是要加大产品抽检的力度与频次,更重要的是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以及明显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权益的生产厂商要进行惩罚,不能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从市场上一些反复难以消除的乱象来看,大多都可归于在不当获利与惩罚后果之间有极大的不对称,违法成本低,利润空间大,那么自然制假售假者有恃无恐。另一方面就是针对目前电子商务平台的直播带货领域,在此次抽检中,明显发现网络直播平台成了假羊毛制品、假羽绒服的“重灾区”,去年就发生过罗永浩直播间销售假羊毛衫的事情。直播带货目前是一种新的、火爆的商业模式,其监管也应该及时跟上。这次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监督处相关官员表态,将继续在电商尤其是在直播领域强化监督抽查。不止江苏应该如此,另外的地方也应如此,要将这种监督抽查常态化。
有检测人员曾表示,其实只要主观上想生产合格产品,绝大多数生产企业都能做到。所以,非不能也,乃不为也。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加强对制假售假的监管并让其付出远超出制假售假成本的代价,才是最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