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然的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未来的现代化强国人才支撑。当前,全国上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符合常理、充满了许多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今天是第40个教师节,部分学校和教师拟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让我们一同聆听他们的动人故事。通过“大国良师”的时代画像,展示人民教师时代风采,见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共兴尊师风尚。
作为云南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一同推动全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自1927年创办以来,云大附中承袭云南大学“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深耕基础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促进民族团结,服务边疆发展。学校在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云南大学党委的领导及全力支持下,对口帮扶楚雄州武定县香水中学、文山州广南县第五中学等学校,承担“省管校用、扩面提质”项目,不断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础教育是教育大厦的根基,优质学校不仅要自己办得更好,还要在帮扶上带好头、作示范,推广先进教育方法的理念、管理模式、办学经验,带动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云大附中依托省级名师工作室和名师资源,连续8年承担云南省委组织部“基层人才对口帮扶”培养项目,全省164名基层中小学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到校跟岗培训,并先后接待中国援助老挝项目中小学校长团队、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骨干成员、楚雄州初中名校长工作室成员,与全省10个州市的15所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帮扶合作……目前,学校逐步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教育帮扶新路子,为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有需要的地方,云大附中全方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其间,学校发挥基础教育学段齐全的优势,出版著作《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在全省中小学产生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承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创建试点任务,《以新时代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入选云南省教育厅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劳动托起梦想,劳动创造美好》获评云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学校“创客空间”获评共青团中央“小平科学技术创新实验室”,600余人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奖项,4次荣获中国科协全国金牌,实现云南省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金牌零的突破……通过不停地改进革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以“双减”促“双升”,学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如今,云大附中在教学质量、管理上的水准和社会声誉等方面享誉云滇,先后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基地”等殊荣。
今后,云大附中将继续锚定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目标,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踔厉奋发、深耕促学,为全省教育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记者蔡晓磊报道)
昆明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05年,是云南兴办新学的一所百年历史名校。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方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地推进“党建+”模式,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深层次地融合,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学校每年有90%以上的学生升入全国重点大学及国际名校。近年来,在云南省教育厅对一级高完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量化考评中,连续16年被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学校先后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40多所双一流大学授予优质生源基地学校。学校党建工作先后得到中央组织部、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四巡回督导组、教育部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党建工作示范校”“云南省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昆明市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学校积极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育人体系,积极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途径,丰富育人形式,挖掘育人内涵,通过细化德育目标德育管理,抓实三全育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效措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培养全面发展、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充分的发挥百年校史的育人价值,荟萃学校119年校史中丰富的红色资源,建成“信仰的力量”主题展览馆,编辑出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昆华丰碑》,建成校友红色家书长廊,生动讲好云南党组织创始人李鑫校友、云南共青团组织创始人李国柱校友、云南第一任省委书记王德三校友等70余位昆一中英烈先贤的故事,作为开学思政第一课常态化开展。
长效帮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以来,学校积极承担百年老校的社会责任,通过合作办学、帮扶办学等多种办学方式,办学范围涵盖昆明市11个县区,形成了1校17址1个国际部的教育集团规模,目前昆一中教育集团拥有在校学生34017名,教职工2531人。先后在宜良县、富民县、嵩明县、东川区等6所薄弱学校开展帮扶办学,各分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效益良好,真正的完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与共享,努力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充分的发挥昆一中龙头学校对薄弱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先后结对帮扶迪庆民族中学、香格里拉中学、藏文中学和泸水市第一中学等;先后为德宏盈江第一中学、芒市第一中学等提供跟岗培训,帮助薄弱学校培养关键学科骨干教师和后备管理人才等。(记者李静报道)
今年7月,盘龙区培智学校特奥运动员罗昱茗参加了2024年特殊奥林匹克青少年领袖峰会,与其他培训代表和来自北京等地的小伙伴一同分享交流特奥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这是学校尊重差异,秉承“关注每一个残疾学生个体发展,实施智障学生终身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的办学思路所带来的成果。
盘龙区培智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云南省成立的第一所培智类特殊教育学校。2019年,学校实现了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的目标,在云南省率先成为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九年一贯制教育以及职业高中教育有独立办学资质且体制完备的培智类特殊教育学校。
通过构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教学体系,盘龙区培智学校努力使每一名残障学生都能接受适切、优质的教育,持续促进智力障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学校有1名学生荣获“云南省新时代好少年”、2名学生荣获“昆明市新时代好少年”、3名学生荣获“盘龙区新时代好少年”;先后有30多名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奥运动会上获得50多枚奖牌;1名学生在第十六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收获1金1银的好成绩。
2017年,盘龙区培智学校与香港道慈佛社杨日霖纪念学校签订姊妹校协议,以“共享特教资源,共谋特教发展”为共识,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合作,实现了昆明与香港特殊教育资源的互通互享;学校与盘龙职业高级中学开展以“促进特奥融合,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让学校学生与普通学生成为融合伙伴,两两结对;学校坚持做好“送教上门”工作,为不能到校上学的重度残疾和多重残疾学生送去教育康复训练和家庭教育指导,做到残疾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注重培养残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积极贡献盘龙培智的智慧与力量。
2020年,云南省教育厅将盘龙区培智学校命名为“云南省孤独症教育康复资源中心”,依托学校师资力量和孤独症教育康复的“盘龙实践”辐射引领云南省孤独症教育的发展;2020年学校的1名校长成为昆明市第一个特殊教育领域的名校长基地主持人,通过工作室带动辐射昆明市辖区特殊教育的发展;今年,盘龙区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融合教育名师工作室,用特殊教育专业力量支持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推进特殊教育优质普惠和融合教育向纵深发展。
同时,盘龙区培智学校是云南省孤独症教育康复资源中心、云南省特奥活动示范基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实习基地、云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与实践教学基地、云南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教育基地以及盘龙区新教师师德培养基地,依托中心和基地资源,通过辐射引领,学校促进了全省、全市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记者蔡晓磊报道)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期望,乐此不疲。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这是保艳花从教16年来的真实写照与执着追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多年的工作经历,使她懂得了教育是爱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自己一生的诺言。
在保艳花看来,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自己收获着平凡的岁月,同时也在亲手放飞一个个梦想。
2020年秋天,有一位意外摔倒受伤的孩子茂茂(化名)一进教室就给保艳花一个大大的拥抱。在那之后的几天,她的课余时间都在陪茂茂换药中度过。当学生用小手紧紧地搂住她的那一刻,她觉得学生把全世界交给了自己,而自己承载的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老师你辛苦了!”“老师,我们爱你!”每当翻阅学生给自己的贺卡时,就如同沐浴着春日里第一缕阳光的温暖。贺卡里写的是学生对自己的爱,也是学生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三尺讲台就是我展示风采的人生舞台”,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保艳花始终认认真真、兢兢业业,诠释着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把为人师表、学高为师作为自律的信条来履行。
2013年以来,保艳花多次被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评为优秀教师;2014年5月参加数学课堂教学竞赛荣获第一名;2016年2月制作的《圆锥的体积》教学课件获“中国梦”全国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大赛“一等奖”;2016年,被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昆明市教育行政部门评为“教坛新秀”;2021年11月,撰写的论文《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探讨》被《教育科学》编辑部评为一等奖;2022年,被昆明市教育体育局评为“骨干教师”;2023年9月,荣获“云南省优秀教师”……一路走来,保艳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执着、勤奋、谦逊、求实。
保艳花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所有成绩属于过去,明天依旧任重道远。今后,我将深深扎根在教育事业的沃土中,继续践行‘夸父逐日、行健致远’的精神,以心育人、筑梦未来。”(记者蔡晓磊报道)
侯秀丽,昆明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职称的背后,学生更愿意称她为“另一个母亲。”侯秀丽把学生当成孩子,不仅“为人师”,更是“为人母”,对学生倾注一腔慈母般的热情,鼓励学生向前看,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奋斗点亮人生。
2011年的一天,一位身患心理疾病的学生因种种原因拒绝治疗,家长无奈之下只能寻求侯秀丽的帮助。
凭借多年的执教经验,侯秀丽深知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来说,能信任自己并敞开心扉,承认病情,是十分艰难的。因此,在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后,她逐渐得到学生的信任。通过课程教学、日常交流,她与学生渐渐熟络起来,成了相互聊天谈心的“好朋友”,慢慢让他敞开心扉,使其病情有所好转。
同时,为给这名学生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侯秀丽嘱咐其他学生经常与他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班级活动,并为学生辗转奔波于各大医院求医问药,给予了他帮助支持。她像一盏明灯,点亮了学生生活的希望。
侯秀丽用心用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患特殊心理疾病的学生,正是她的感人之举,被昆明学院评为首届“最美昆院人”,入选云南省最美教师、云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除对学生的关爱外,侯秀丽热爱课堂教学,一直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学生的方式,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育学生的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建设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课程、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等省级优质课程3项,教改项目1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获“云南省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教师教学技术能手”、云南省第十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高教社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昆明学院红云园丁奖(优秀教学课堂奖)、昆明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等殊荣。
瞄准学科前沿,侯秀丽用科研成果反哺课堂。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省级项目3项,在本科生阶段实行本硕联培模式,启迪科研思维、培养科研素养,引导学生热情参加科研项目,让他们能立足科学研究,并在多交叉、多融合的氛围下获得成长。
同时,侯秀丽指导多名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导研究生获批研究生项目5项,所教研究生在第三届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未来学者(研究生)论坛上,荣获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教育植根于爱,侯秀丽正是因为有爱,才会用“母亲”般的眼神去发关爱学生,并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充满信心,也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记者蔡晓磊报道)
2002年7月,王燕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同年便到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任教至今。22年来,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甘愿做一块永不掉色的“红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教师的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形形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没选择学生的权利,但是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光明。”这是王燕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对于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使命更是光荣,既是责任更是梦想。王燕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注重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课堂上使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合。同时,她深度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并结合当下的资讯给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扩容,让学生在时代中成长,成长为时代中的人。由于上课风趣、课堂活跃,她被学生称为“最好玩的老师”。作为一块“红砖”,王燕服从学校安排,继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文林校区、金牛校区执教后,又到呈贡校区履职。每天往返60公里,她依然激情投身于新校区教育事业。
结合呈贡校区的真实的情况和学生特点,王燕创建“学生课堂”教育学生的方式,通过项目式、情境与问题创设,力争创造一个高度吸引学生的课堂环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递进式思维场域,引领学生学习从“沉浸”到“层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在自我成长的同时,王燕没有忘记帮助其他教师成长。她主动上示范课、教研课,并通过开门上课,让每节课都成为公开课;主动去听其他教师的课,评课后无私分享改进方法,与教师们分享班主任管理案例。2017年,她指导同事杨爱华参加昆明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获一等奖;2023年4月,指导同事罗雨杭参加全国说课比赛,获一等奖。同时,她还多次参加校内外的观摩课、培训讲座,将优秀的教育教导学生的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2022年11月,她承担了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名校跟岗研修的培训工作。在看她看来,一枝独秀不是春,每位教师的稳步成长才是教育兴旺的不竭动力。
22年的执教生涯,王燕先后获得了云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级优课名师、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名师、昆明市名班主任、五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并在云南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堂教学研究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等荣誉。(记者蔡晓磊报道)
她是一位党员,育才造士,让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出彩。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热情参加学校承接的国家重点援外项目,以扎实学识倾情讲授,帮助老挝培养铁路技术人才。她就是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石清青。
石清青1982年5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通过不间断地积累和探索,练就了很强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获得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优秀学员、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记功奖励、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教学中,石清青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在课程各个阶段结合岗位融入思政元素。她所带的学生常林获得省级三好学生荣誉,王磊被授予云南省青年岗位能手。
2021年12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承接国家重点援外项目——“援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能力建设及教育技术合作”,负责师资培养和办学运营指导。学院选派16名专家到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进行5年的运营指导,石清青便是其中之一。
石清青作为专家组成员,全身心投入当地教育教学,在传授铁路知识的同时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完成“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铁路工程技术员-IVET-4职业标准及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写。
今年4月,第五届“品茗杯”全国高校智能建造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举行,该项比赛是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办的权威性赛事。继云南预赛获奖并晋级后,在全国总决赛上,由教师冯涛和石清青带领的4支队伍在“专科组赛项I”中获得2个三等奖,在“专科组赛项IV”中获得1个一等奖和1个三等奖,充分体现了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智能建造领域的专业实力。
近年来,石清青通过言传身教,与学生一同认真钻研,刻苦训练,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云南省及学校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共计获得奖项1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还先后组织7期1+X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工作,取证通过率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除了指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相关知识交叉融合和创新应用的实践,石清青自己也作为选手先后参加全国、云南省及学校举办的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能力大赛等各类比赛,共计获得奖项13项。
值得一提的是,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其中一种实用新型涉及锚杆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锚杆施工装置,可操作多组锚杆的安装固定,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施工时间。(记者张丽亚报道)
她从教31年,正高级教师,担任了21年校长,2019年至今,担任武成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及5所学校法人,2023年至今担任党总支书记。她执教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从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到资深教育专家,从单一校长到总校长及五校领航者,潜心育人,躬耕不辍。
她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耕耘教育理想,先后荣获教育部领航工程名校长、全国特教园丁奖、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云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云南省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云南省首届名校长、云南省人民政府督学、云南省首届教育评估专家、云南省美育工作先进个人、昆明市杰出园丁。
武成小学形成了五大教育特色和九大核心优势,成为集团化办学高水平发展的创新样本。她提出并实践创新性“双向教育”体系,形成“全面发展的育人特色、高质轻负的教学特色、集约高效的管理特色、赋能创新的科研特色和面向未来的课程特色”深厚的教育核心竞争力。
她主持、参与了10余项国家、省、市级教育课题研究,同时参与编著《让校长成为教育家》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为教育科研与教学创新提供宝贵指导。
她所管理的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人工智能特色单位等40余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116名教师获评云南省优秀教师、春城教学名师、市名班主任、市区级学科带头人等称号,6名干部被提拔到其他集团或学校担任校级领导。她被聘为40余项学术专家,包括教育部“领航工程”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国培计划”名校长工作坊坊主、昆明市名校长基地主持人等。
她精准帮扶助力省、市、区66名校长的专业成长,任慧名校长工作室更是入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她的教育学生的方式独特而有效,通过创设情境、运用思维导图等多种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她撰写的教学论文刊登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教师也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荣获昆明市、五华区思政课比赛一等奖。
她的身影活跃在国内外多个教育交流平台,为省内外“国培计划”学科教师和校长培训班累计授课3万余人次。
这位躬耕不辍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让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方法的理念,用智慧和热忱领航武成小学教育集团,让每一个师生绽放属于自身个人生命的光芒。未来,她将继续引领这片教育热土,带领师生们共同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伟大进程。(记者黄河清报道)
在昆明市官渡区的教育沃土上,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他以智慧与创新为笔,以热爱与坚守为墨,书写着智慧教研的新篇章,他就是昆明市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高级教师张国喜。
张国喜是一位在教育领域深耕细作30余载的“老将”,他深谙智慧教研的力量,不仅致力于技术革新,更关注教育本质的回归。常年来,他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在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数字化赋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领域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国喜从来都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他勇立潮头,积极探索教育创新之路。他深谙教研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而智慧教研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智慧教研平台,该平台以“双中心、一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学会为目的)为核心理念,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过程的高效管理。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针对性,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路径,让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被看见和发现。
在张国喜的引领下,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构建起了科学的多维度评价体系,该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化发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能够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潜力,为老师提供科学的教学反馈,同时也为学生自我认知和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评价方式的创意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官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了区域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
张国喜很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秉承“看见和发现每一位教师成长”的理念,为所带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保障。他认真梳理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针对每位教研员的职业发展现状,量身定制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他的这些努力不仅激发了教研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也推动了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整体办学水准不断提升。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亮眼成绩,更在师德师风上树立了良好典范。而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也在省市科研项目和教学竞赛中屡摘殊荣,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引得省内外无数学校和教科研机构纷纷前来“取经”,探寻智慧教研的“官渡密码”。
作为智慧教研的领航者,张国喜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为区域基础教育注入强劲的智慧动能,成了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2024年,张国喜迎来自己从教生涯的第31个教师节,岁月悠悠,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却如初见时般炽热而坚定。深知教育之路既漫长又充满挑战,也深知这是一项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努力的伟大事业,他将不忘初心,继续以守正创新的姿态,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之路。(记者杨艳萍报道)
主办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锦绣大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