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安徒生诞辰215周年,这位丹麦19世纪的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创作生涯始于1822的编写剧本,并因183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而出名。他一生未婚,将自己的天才和生命都献给了“未来的一代”——共创作168篇童话和故事,代表作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
今天我们不去重温那些再熟悉不过的儿时记忆,而是从几个冷门的角度去了解这位童话大师:他到底为啥没结婚、为啥他一社交总是有些尴尬、他为啥身上总带根绳子、为啥非要说自己丑......
2020年是安徒生诞辰215周年,这位丹麦19世纪的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创作生涯始于1822的编写剧本,并因183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而出名。他一生未婚,将自己的天才和生命都献给了“未来的一代”——共创作168篇童话和故事,代表作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
今天我们不去重温那些再熟悉不过的儿时记忆,而是从几个冷门的角度去了解这位童话大师:他到底为啥没结婚、为啥他一社交总是有些尴尬、他为啥身上总带根绳子、为啥非要说自己丑......
安徒生一生没有婚配,还因为此事一度被怀疑性取向和正常人不一样,这样的一个问题至今仍是很多文学研究者纷纷议论的话题。
而安徒生则把不婚的原因归结到自己“又穷又丑”上。他曾多次在日记和书信中说到此事:“由于我长得丑并且将永远贫穷,谁也不会愿意嫁给我”或者“如果我长得漂亮,或者有钱,又有一小间像样的办公室,那我就会结婚成家”。
事实上,从25岁到38岁,每两三年他都会爱上一个女人,而这些姑娘们在出身、教养和外貌上都非同一般:有丹麦皇家剧院院长乔纳斯·科林的女儿、18岁的路易丝·科林,著名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女儿、16岁的索菲·奥斯特,瑞典贵族巴克伯爵的女儿、19岁的玛蒂尔达,被誉为“瑞典的夜莺”的23岁的瑞典女歌唱家珍妮·林德……
关于他爱上的女孩们的年龄,在安徒生27岁时写的一部自传里可以窥见只言片语:他提到过“对超过20岁的女孩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厌恶感,和她们在一起,我真的会发抖”。这也可能是他后来所爱慕的对象,都比他小10岁甚至15岁的原因之一。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安徒生的作品广为传播,他的生活因此得到了改观,有许多女性想要接近他,却都被他拒绝,似乎要全身心的把自己藏匿于童话的世界中。正如安徒生临终时对人提起的:“我为童话付出了巨大的甚至能够说是无法估计的代价。为了童话,我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直到去世时,安徒生的颈上都始终挂着一枚小小的锦囊。轻轻展开里面那张早已褶皱泛黄的牛皮纸,他坚硬的笔迹依旧清晰可见——“我的爱情只有在童线 虽说自认为“相貌丑陋”,但到底丑不丑,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虽说安徒生自认为容貌不佳,但关于这一个问题还得见仁见智。有的人觉得他长得确实难看,但也有人认为安徒生并不丑,甚至“越长越漂亮”,比如丹麦画家克里斯蒂安·萨特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安徒生“有一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漂亮外表”。
如果说概括一下安徒生的相貌,可以用使用以下几点:身高186厘米(很高了),很瘦,偌大的鼻子(山根很高,塌鼻梁的梦想),细长的眼睛被高高的颧骨突兀地顶着(脸部轮廓明显)。这么一想,好不好看还真不一定。
安徒生对很多东西都有恐惧症。传闻他害怕狗,而且不吃猪肉,因为他担心自己会感染旋毛虫(猪身上的一种寄生虫)。他甚至担心自己会被意外宣布死亡,并被活埋,所以每晚睡觉前,他都会在床上支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只是看上去像是死了。”
出门旅行时(安徒生人生中的很大部分时光都在旅行中度过),他会带很多奇奇怪怪的行李,都是用来保命的。最出名的,是他会带一条很长的绳子。在漂泊过程中,安徒生所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年长的木结构小楼,有严重的火灾隐患。假如发生火灾,他就可以用这根长绳不慌不忙地从窗口逃生,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手稿。虽然火灾从未发生,但这绳子他是一直随身带着。
由于父亲早逝,生活的巨大压力使得安徒生11岁就到纺织厂当起了童工。在工厂里,孱弱的安徒生既没有力气,又没有技能,但在工歇的时候,他的一项天赋让比他大得多的工友们啧啧称奇——他清澈嘹亮的嗓音。在他的回忆录中,安徒生这样写道:
他妈当然不同意了。在她此前的构想中,也许是因为在纺织厂当工的原因,有了点“工作经验”的安徒生应该成为一名裁缝才对。她经常用每一个孩子都熟悉不过的腔育安徒生:“你看看人家斯特格曼,就是裁缝,地位多高。”“他的裁缝店玻璃窗有那么大,桌边还坐着好几个助手。你能给人家当个助手也好啊。”面对妈妈的唠唠叨叨,安徒生获得的唯一安慰是,当裁缝他就能够给他的剧院弄到各式各样的布片了。
为了去哥本哈根,安徒生哭闹了很久,先说自己“想出名”,然后又开始搬上大道理“人首先应该遭受大的磨难,而后才会成为有名的人物”。虽然最后成功克服了家人一关,并坚定了自己要去皇家剧院当一名歌唱家或演员的梦想,但安徒生的哥本哈根之旅却并不顺利,他的演员梦也最终因青春期变声而失败。
在游历哥本哈根之前,安徒生的妈妈说:你不能再游手好闲了。然后就把他送到了教会学校。此前,他还是一个在纺织厂当工,没事唱唱歌,写写剧本,缝缝衣服的少年。当时教会学校只开设了三门课:宗教、算术和写作,他有两门都学得不好(另一门宗教他自己没提,也不知道学得好不好),不仅算术极差,写作课上还经常拼错单词——以至于后世的一个传闻便是“童话大师安徒生居然不识字”。有一次校长过生日时,安徒生充分的发挥了自己年少时积攒下来的技能:自己织了个花环,并写了首诗送给校长。
剪纸对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我国这门传统艺术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稀奇的是,欧洲其实也有剪纸——与其说是“剪纸”,不如说“剪影”更为准确:主要剪取人物侧面背光的影像,多用黑色的纸,剪一个侧影出来。但安徒生的剪纸还不一样,他不是只像欧洲街头的小摊小贩一样只剪侧影,而是和自己的童话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安徒生所剪的形象大都是夸张的、变形的、有表情的,剪刀下的角色从魔鬼、小丑、海盗、巫婆,到天鹅、城堡、风车等等各式各样。可爱逗趣,神气活现。
安徒生对剪纸的爱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剪纸的剪刀很长,尖部锋利,剪把是一对套纸的铁圈,很像医生用的手术剪。
安徒生说:“你在纸上点一滴墨水,把纸叠起来,朝四面挤压,就会出现某种图形。你要有想象力和绘画意识,画就出现了;你要是天才,就会有一幅天才的画。”剪纸方面创作的灵感,也常常被安徒生用于童话创作。
在安徒生已知的身世中,他生于丹麦欧登塞的一个贫民区,父亲是鞋匠,母亲是洗衣工,并在其生父去世后不久改嫁。在大多数对安徒生的文学研究中,都认为其低微的身世是造成其日后的自卑的主要的因素。但还有人对安徒生的身世提出了怀疑,认为他其实就是一个“落难王子”,而《丑小鸭》则是安徒生对自己身份的隐喻。
这场争论越来越热闹,以至于1990年在安徒生的家乡欧登塞大学举办了数百名学者参加的研讨会,专门讨论安徒生的身世。历史学家延斯·约根森在他的著作《安徒生——一个真正的童话》中,认为安徒生是丹麦皇室的私生子。他的生母是王储克利斯蒂安的情妇。安徒生出生后,为了遮丑,就被送给一个鞋匠收养。这中间安徒生其实一直受到皇室的照顾,不然一个平民少年,怎会是出入皇家剧院呢?所谓安徒生吃苦的事情,纯粹是皇室故意编造,为的是掩人耳目罢了。
另外有人从安徒生童话中寻找证据,发现许多童话都与王子和皇室有关,并且在安徒生童话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鞋匠与一个洗衣妇结婚,生下了一个相貌不雅的儿子,却不能自己抚养,这一个孩子四处流浪,无意中得到贵人相助,结果发了财,成为社会名流。可是最后丑儿知道了自己发财的原因:原来自己是国王的私生子。这个童话中,丑儿显然是安徒生自己的写照,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鞋匠,“母亲”是一个洗衣妇,并且最后安徒生也功成名就。那么这一个故事的后半部分是不是也是作家的真实经历呢?专家们作了这样的猜测:
安徒生后来获知了自己的身份,非常烦闷,又不能把这件事公布出去,就只能将之编成童话。
为了搞清楚安徒生的实际身份,丹麦政府也提供了全力支持。在政府许可下,丹麦历史学家塔格·卡尔斯泰德查阅了克利斯蒂安的档案,结果发现,这位风流的国王确实有一个普通的民女情妇。档案中有这样的材料:国王得知自己有了私生子后,曾经派人送钱给他们母子,并且为他的私生子安排了工作。但是资料说得很不详细,历史学家没关于找到有安徒生母子的明确材料。
安徒生因童线年出版第一本童话后,就承诺每年圣诞节都会出版一本新的童话,以此作为给孩子们的圣诞礼物。但安徒生在中国的传播可不是从孩子们开始的。
安徒生自1833年,就开始了自己游历世界的经历。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到处都遍布着他的足迹。而在旅行过程中,安徒生也没闲着,先后结交了狄更斯、海涅、巴尔扎克、格林兄弟、雨果、大仲马、门德尔松......安徒生依次写下了和这些大师的结交过程中,从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尴尬而又不失礼貌......比如他去柏林拜访格林兄弟,女仆问
,于是弟弟雅各布·格林出来了,问:“您是谁?”安徒生说了自己的名字。雅各布·格林接着问:‘’没听过。那么您写过什么作品?”
然后安徒生又说了些自己的作品。雅各布·格林:“我不知道这些作品,您说说其他的,没准我知道书名。”
然后是雨果。在安徒生得知雨果的住址之后,上门拜访,并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
维克多·雨果身着睡衣、内裤和漂亮的晨谢出门迎接我。在告别的时候,我请他在一张纸上签个名,他爽快地答应了,但偏偏把他的名字写在紧靠纸的边沿上。当时我感觉到很窘迫,顿时明白他之所以这么做,一种原因是因为他此前还不认得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小心,不留空白给我,生怕我在他的名字上乱添什么文字。
因这件事,两人的友谊极速降温。后来安徒生仍试图写信给狄更斯,只能得到敷衍客套的回复。
2013年,一位中国家长在网上控诉,直指《海的女儿》价值观扭曲,称安徒生的童话是“毒草”“直男癌”。但这样的批评,早在安徒生时代就已经有了。比如有的人批评安徒生的童话对儿童的礼仪观念和羞耻意识都没好处。周作人在《安徒生的四篇童话》中书写了这一现象:
又,儿童的人命价值观念可以改进么,他看那《大克劳斯与小克劳斯》里的那些杀人事件?
又,儿童的人命价值观念可以改进么,他看那《大克劳斯与小克劳斯》里的那些杀人事件?
如此看来,安徒生的做法是被“正宗派”反对的。周作人对此感慨颇多,因为当时的中国还主张“读经读古文,要给儿童有用的教训或难懂的主义”,在文章的最后,周作人的悲观虽与今日情形不完全重合,但也不无讽刺意味:
安徒生在西洋的运命将来不知道怎么来,若在中国之不大能站得住脚盖可知矣,今写此文以纪念其四篇亦正是必要也。
[6] 《谁是安徒生?一间博物馆、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试图给出不同解读》好奇心日报
[6] 《谁是安徒生?一间博物馆、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试图给出不同解读》好奇心日报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