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垦区亚麻产业存在三大障碍 朝阳产业却无法富民

详细介绍

  亚麻产业被行家称为朝阳产业。据介绍,目前加工出的长麻每吨已达到2.4万元,这无疑给亚麻原料生产公司能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省垦区的一些农场抓住机遇,从1999年开始引进亚麻种植。2002年,锦河农场引进孙吴亚麻种植户刘汉利种植亚麻100多公顷,纯效益达到55万元,是种大豆的三倍多,在他的带动下,全场亚麻快速地发展起来,到2003年亚麻种植培养面积已达4.5万亩。然而尽管亚麻种植效益可观,但垦区亚麻种植一直徘徊在低谷,种植户没有正真获得应有的效益。一项朝阳产业在这里一直暗淡无光。一

  由于亚麻种植在垦区是新兴起的产业,因此刚开始引种时都是引进兰西、克山等种植户来种植,因此种植的品种大多数也是这两个地方带来的双亚五、黑亚五、黑亚六等品种,还有十几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依罗那等品种,这些品种由于多年种植,已表现出性能退化。不仅产量、出麻率低,而且抗灾能力差。2001年,垦区一个农场引进兰西亚麻种植户在农场种植亚麻1万亩,一些农户也从兰西的种植户手中买回亚庥种子,由于当年天旱,亚麻产量极低,而且品质不好,农户卖亚麻原茎卖不上价,许多农户种亚麻出现严重亏损,职工种植亚麻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

  “我们不是不想种好品种,可是我们都不知从哪里买呀!”连续种植亚麻三年都不成功的原建边农场职工老李无奈地说。老李从1999年就开始在建边农场种植亚麻,三年里,一直买外引户的亚麻品种,由于亚麻品质较差,最好的一年每公顷纯收入也没有超过1500元。为了更好的提高亚麻的效益,一些农场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去年,绥棱农场种了500多亩亚麻,并从荷兰引进汉姆斯、美瑞林等优良品种在农场试种。

  2003年垦区大多数种植亚麻的农场都遭受了严重涝灾,种植户亏损严重,有的农场基本绝产,这里虽然有灾情重的原因,同时亚麻品种抗灾能力差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二

  “一些农场急功近利,本身还没有系统地了解掌握亚麻种植便开始推广,这也是亚麻长期不见起色的原因。”提起亚麻种植,一位种植亚麻的职工感慨地说。

  垦区种粮有几十年的历史,农场上至场长下至职工说起种植粮豆都头头是道,可亚麻咋能种好没多少人能说清楚,因此不少一头雾水的职工只能看着外引户依葫芦画瓢,可是种植亚麻与种粮豆不完全一样,对天气要求特别高,尤其是雨露麻在规定的日期里淋不上露水就算是白搭。

  1999年,某农场一位职工,在农场的号召下跟着兰西的亚麻种植户种了50公顷,那一年风调雨顺,这个职工的亚麻长势很好。秋收了,他眼瞅着兰西的亚麻户用人家自己的拔麻机拔麻,这位职工竟不知道怎么来收,等兰西的亚麻户拔完麻后,已经20多天过去了,再借给这名职工却已经错过了雨露期,这个职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效益被时间抢走。“那时不懂麻技术,也不知还可以用人工拔麻,要是农场有人懂技术,我也不能损失这么大。”想起当年这位职工就心痛。

  亚麻分雨露麻和沤麻两种,垦区80%%种的都是雨露麻,不少职工掌握不好这种技术,不是淋不上水,就是过了头,造成亚麻出麻率下降。而雨露麻对天气的要求很高,所以一些职工时常在此吃亏。

  “据了解,西方先进亚麻种植国家有采用站秆雨露方式,能够大大减少损失,要是我们有人能研究出这种技术,那么我们的亚麻的种植将会有一个飞跃呀!”在采访中,建设农场副场长吴凤霖说。

  种植户心理不成熟,常怀一种投机心理,也是职工种亚麻没赚钱的原因。2001年某农场号召职工全力发展亚麻种植,一些职工听说种亚麻能挣钱,一下子种了几千亩。然而由于技术问题加上天旱,亚麻淋不上露水,种植户都亏了本。2002年没有职工再敢种植,农场1万亩地全由外引的兰西亚麻种植户种植,结果那年亚麻价格全面上涨,外引种亚麻户一下子就从亚麻上拿走500多万元的利润。看到了人家种亚麻挣了钱,2003年职工们又呼啦啦种上了亚麻,结果这一年收获期间连续下了50多天雨,种亚麻的职工再次损失惨重,今年又没有人敢种了。

  “其实种亚麻技术和经验很重要,要想种好亚麻,就要不断摸索,像农场职工那样没法摸清种亚麻的规律。我们在兰西的时候就是年年都种,不管什么样的天气我们都能应付。”一位到农场种亚麻的种植户对农场职工在种亚麻的态度上颇有看法。三

  “没有发展起有效的亚麻粗、精加工体系也是制约亚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海伦农场场长于方义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亚麻的特殊性造成了主要效益在加工环节。而农场职工由于缺少资金、加工技术及市场信息和销路,产出的亚麻大多数只能将原茎卖给外引亚麻加工户,造成巨大的利润被外引加工户得到,而职工种植亚麻好年头利润不大,灾年则会出现巨大亏损,种植的风险都担在职工身上。

  面对如此好的产业,为什么大多数农场不发展自己的亚麻加工产业呢?一位农场场长道出自己的担忧:“咱们农场这些年投资建的那么多工厂,效益大多数都不好,农场还因此背上大包袱,而且现在企业都在转制,农场投资建亚麻加工厂不也得转给个人吗?”不少农场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不愿涉足投资建亚麻加工厂。

  相反,一些有远虑的亚麻种植户大胆摸着石头过河,2003年,种亚麻亏了两年的建设农场职工梅贵元,集资60多万元,建起了自己的亚麻加工厂,虽然当年他种的亚麻受灾很大,但有了加工这一块,他仍然不亏损。而且到现在他的加工厂还在为其他职工加工亚麻。有的农场更进行了大胆尝试。2001年,尾山农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组建股份制亚麻加工厂,一队队长邹本全率先挑头与种亚麻职工组建天丰亚麻厂,农场出厂房,股民出资金、原料,当年职工种植的3万亩亚麻获利700多万元。为职工创收300多万元。2002年,天丰亚麻厂又扩大再生产,建起一座沤麻加工厂,解决了几十名职工就业问题。

  看来,怕投资企业亏本不建亚麻加工厂,这不是办法,还有许多可运用的新机制,如合资、入股等,要想解决办企业亏损问题必须参与进去,只有参与进去,才能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办企业之路。(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