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来共享自行车屡屡被破坏、小学生骑车上路、随意停放等问题的频发,共享经济一词再度热了起来。
2000年之后,随着网络web2.0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虚拟社区、BBS、论坛慢慢的出现,用户在互联网空间上开始向陌生人表达观点、分享信息。但网络社区以匿名为主,社区上的分享形式主要局限在信息分享或者用户更好的提供内容(UGC),而并不涉及任何实物的交割,大多数时候也并不带来任何金钱的报酬。
2010年前后,随着Uber、Airbnb等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出现,共享开始从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最大的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共享经济”。
而近两年来,共享经济在我国迎来了井喷式增长。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称,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万亿人民币,比2015年增长103%;融资规模约1710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0%;参与人数超过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提供服务者约6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中国形成了625亿美元的共享经济市场,并保持54%的快速地增长,到2018年有望达到2300亿元,在全球共享经济的占比由33%提升至44%。
从最开始滴滴打出“共享经济”的旗号,共享经济发展至今已经衍生出十几种共享形式,比如单车、电动车、汽车、空间以及充电宝等等,每一种共享形式还包括众多参与者,据不完全统计,仅共享自行车就有25家共享自行车品牌。共享经济已经席卷了全国,掀起一阵热潮,这也让资本闻风而动,竞相追逐。
资本的过度追逐也带来一些弊端。最常见的就是就是用钱把你砸晕,然后让你死心塌地跟随。从最开始让全中国为之疯狂的滴滴和快的补贴大战开始,再到今天各单车品牌先后获得的几亿十几亿的融资,其实玩家还是那些玩家,不过在尚无盈利点的情况下,就投入如此大的手笔,称其为一场资本豪赌一点也不为过。各大参战方似乎陷入了“囚徒困境”,双方通过价格战不断厮杀对方腹地。
中国为何会成为共享经济的领军力量,还在于我们人口最多、版图广阔、资源丰富,原先面临着分配不公平、分配效率低、链接能力差等问题,这些为共享经济发展带来无比重要的机遇。
然而,共享经济的目的是合理配置闲置资源,而不是一味浪费资源。在当前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大量的资源被浪费。
就共享单车来说,恶意破坏自行车的行为已不是个案,这些被残忍对待的自行车远不到正常报废年限就面临下岗的命运。大量的自行车被毁也就是大量的资源被reset,这违背了共享经济的初衷。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自行车随意停放在马路上、人行道上,占据了公共资源,使得本就拥挤的城市空间再添拥堵。
如果在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就大肆投入资金、急速扩大规模,那么可能到最后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要想发展好共享经济,需要形成合理的制度管辖和道德约束力。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拿来共享,在发展之前首先要考虑安全风险隐患和可操作性、执行力、后期风险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