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重要任务。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全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
绿色消费是指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今年以来,随着“双碳”目标推动落实、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产品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相关企业加大研发、商家创新模式,推动绿色消费向更多场景延伸;有关政策举措“保驾护航”,更好促进各地消费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作为适应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绿色消费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发展绿色消费,以需求为牵引,有利于形成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新局面,促进形成较为强大国内市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绿色消费是促进消费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新的增长点,有助于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倒逼机制。更重要的是,绿色消费有利于弘扬简约适度的中华传统美德,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汇聚起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绿色消费是促进生产方式转型的主要的因素。进入新时代,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百姓对于生态环境、生态产品、生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慢慢的升高。绿色消费是一场促进生产方式转型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在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全方面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作用。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终点,也是生产的起点,不仅仅可以实现生产,更有促进生产的作用。绿色消费的兴起和发展,将带动一大批绿色产业的出现,助推经济社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以更多绿色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绿色消费是实现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培育绿色理念,促进绿色消费,是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居民消费需求逐步扩大,消费领域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出台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指出,绿色消费旨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更看重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科学处理好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使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保持动态平衡,实现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和长期的发展。我国通过多种方式培育绿色消费,实施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12年的1.3万辆快速提升到2021年的352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逐渐完备绿色产品认证采信推广机制,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实施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引导促进绿色产品消费。这些措施都为实现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更好推动绿色消费,要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推广机制,促进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充分的利用好农村市场这一绿色消费领域的蓝海;同时,健全节能低碳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增强高水平发展的后劲和韧性,铺筑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底色。
绿色消费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促进绿色消费的实施方案,例如贵州印发《贵州省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围绕吃、穿、住、行等八个方面提出了30条措施。随着绿色消费观念渐入人心,绿色低碳产品成为慢慢的变多消费者的自觉选择。当前,促进绿色消费,还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生态环保知识,传授和推广绿色消费经验,创新绿色消费教育、引导方式,帮助人们掌握认识、选择、使用和处置绿色产品的能力,进而把绿色认知转化为环保行动,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除了开展绿色教育之外,还需要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倡导理性消费,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每一个人都“从我做起”,养成低碳、环保的消费习惯,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美丽中国建设汇聚更强大力量。
前不久,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作为科普场馆类入选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学技术研发应用”“制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无论是颠覆性技术自身的创新突破,还是利用颠覆性研发技术新产品、实现新产品的大规模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创造更多新产品,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会更加强劲。
闫建斌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围绕紫杉醇生物合成及相关工作,他带领团队钻研了近10年。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单分子自由基中量子自旋转换的调控》为题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如何进一步打通区域协调发展“经络”?如何充分的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进行探讨。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从AI、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推动生产力革新突破,进而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当前,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商业应用正在加速落地,已成为数字化的经济领域的新兴起的产业之一,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仍不完备。建议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构建安全完备的AI治理政策体系。
履职7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代表年年都会提出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议案,同时不断延伸履职触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逐步提升我国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公司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学技术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水平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
文生视频、智能家居、智慧工厂……近年来,AI发展速度之快、应用场景范围之广备受瞩目。
月表可开采资源均赋存于月壤/月岩地层中,月球采矿是典型的多资源共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