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黑龙江省兰西县,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一个地区,但要提起近几年在国内逐渐热销起来的亚麻汽车坐垫多是产自兰西,想必您就不会再感陌生。其实从种植亚麻到原料加工再到纺纱织布,兰西已经有了70多年的发展历史,素有“中国亚麻之乡”的美誉,但是真正让兰西名声远播的却是小小的亚麻汽车坐垫。
提起编织亚麻坐垫,还要提到一个人,他叫于长富。1998年曾为国有企业职工的他下岗了,为了生活,夫妻俩凑了100多元钱买来亚麻纱,手工将其编成亚麻辫,然后试着把亚麻辫再编成与汽车座椅大小相当的坐垫,拿到哈尔滨去卖,没想到销路还挺好,当时一套就卖600多元。尝到甜头的夫妻俩把坐垫生意越做越大,由夫妻店发展成亚麻制品厂,加工方式也由纯手工向机械化转变,现在已发展到拥有职工1200人、生产设备上千台、年产坐垫15万余套的能力。
这对现在还身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黑龙江省十弱县的兰西来讲,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于长富开了个好头,亚麻坐垫在兰西犹如星火燎原,呈现出家家户户编织忙的农闲场景。但是真正使亚麻坐垫乃至亚麻产业成为县域主导经济的却是县委书记王景顺。
2000年调到兰西工作的王景顺,决心找到一条使兰西人民彻底摆脱贫穷、发家致富的路子。在多方调研当地考验查证之后,2002年末他果断提出发展亚麻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面对这一大胆的决策,当时许多人都持怀疑态度。因为那时兰西的亚麻种植已经低到历史最低点,仅有的两个国有企业也已停产。面对人们的质疑,县委县政府顶着压力,在王景顺的带领下,县里请来黑龙江省亚麻专家制定“发展亚麻产业八年发展规划”,与省亚麻集团联手建设“中国亚麻城”,并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中国亚麻城建设领导小组”。
根据这一战略构想,县里首先把恢复和发展亚麻加工公司作为建设“中国亚麻城”的头等大事,成功引入了香港企业纺织公司将黑兰麻纺公司嫁接改造成三和公司,租赁经营亚麻原料总公司。利用黑兰麻纺公司二期与哈尔滨阳光公司嫁接改造成朝阳公司,加工能力由5000锭扩大到1.4万锭,彻底盘活了黑兰麻纺公司和亚麻原料总公司这两个国有企业。
为了麻类公司制作所需的原料,县里从亚麻种植抓起,鼓励农民种,支持大户种,带领企业种。每亩地给农民的各项补贴达70元,再加上种麻比种玉米每亩平均多收入70多元,极大调动了农民种麻的积极性。
2004年,县里共投入亚麻项目资金3000万元,使全县亚麻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2.5万亩,域外种植超过15万亩,品种以国外优良品种“阿高斯”、“狄亚娜”、“阿里亚娜”和“阿卡塔”等为主,良种覆盖率达100%,产亚麻原茎9万多吨,生产“打成麻”2.7万吨。原料基地的恢复发展,为“中国亚麻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当时的这个决断是正确的。
随着当地亚麻产业步入轨道,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亚麻坐垫等编织品市场畅销,县政府又牵头在2004年12月8日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亚麻编织品订货会,一炮打响,现场共定出40余万套(件)亚麻产品,交易额达1.2亿元。有些企业甚至因生产数量有限而错失了几笔大单。现在兰西的亚麻坐垫、凉席等编织品不仅在全国20多个省市销售,同时还远销东南亚、欧盟、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达5亿元,直接进出口贸易额577万美元。
一花引来万花开。原料有保障,销路不用愁,现在兰西的亚麻企业已是迅猛发展,目前已有147家,预计到年底亚麻原茎加工、纺纱、织布和编织能力将分别达到10万吨、4万锭、1800万米和100万套(件)。其中亚麻编织企业更如雨后春笋,两年时间发展到102家,织机从几十台扩大到上万台,效益从几十万元增至二千万元以上。亚麻坐垫现在已经从手工制作、机械制作上升为电脑提花,正在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目前兰西已搭建好亚麻产业技术和信息两个平台;做大做强亚麻原料种植、产品加工和商品集散三个基地;在全县构筑起了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开发格局,亚麻慢慢的变成了当地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今年5月当地政府举办的“首届中国(兰西)亚麻节”,就像酝酿已久的歌声脱口而出,让当地发展亚麻经济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发展亚麻文化,光大亚麻经济正在成为兰西人的自觉意识,这个产业将在兰西的土地上得以更好地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