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讲所学员王建功后人叙述:这些文物有着感人故事

  近来,广州农动讲习所纪念馆(以下简称“农讲所纪念馆”)主办的“小文物 大时代”第二季暨“所得·所见”项目第三期活动“星火相传 寻迹漠南”(下)在该馆举办。

  第六届农讲所学员王建功的女儿王宏特地从内蒙古呼和浩特赶来,向咱们叙述5件王建功使用过的物件背面的故事。

  王建功(1906-1996),内蒙古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5月转入第六届农讲所学习,6月参加我国;1926年9月从农讲所结业后回到内蒙古,以农运特派员身份在归绥一带展开农运作业。

  王建功家人捐赠给农讲所纪念馆的王建功所用物品共20余件,其中被定级为文物的有3件,分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王建功在大青山抗日游击区用过的羊皮褥子和羊毛毡子,以及他于1945年8月至1946年7月被关押期间难友送的毛毯。

  尽管阅历漫长岁月的洗礼,这件羊毛毡子保存得仍旧不错。王宏介绍,它们是父亲从农讲所回到内蒙古后,大青山抗日游击区的老乡送给他的。这种用羊毛做的毡子很健壮,能够传好几代人用。

  羊皮褥子托着棕黑色彩的布衬底,长只要85厘米,宽65厘米。王宏说,褥子后来一点点地老化、破损下去,但父亲总也不让扔,“他说,它救过他的命!”大青山的冬季严寒,王建功他们许多时分只能住在地窝子里。

  正是这朴实无华的羊皮褥羊毛毡协助了他。2021年,王宏将父亲这两件宝贵的遗物,捐赠给了农讲所纪念馆。

  难友送给王建功的毛毯则是在1997年由王建功的妻子任以慧捐赠给农讲所纪念馆的。毛毯长220厘米,宽145厘米,草绿色,上下横边用布包边,毛毯上装修着黑色条纹。

  王建功曾回想其时的景象:“正值‘三九’‘四九’的时分,敌人不给咱们生火炉子,屋里滴水成冰啊!我进来时穿戴单衣,敌人给咱们每人发了一件又薄又小的棉衣,怎样扛得住零下二十几度的冰冷?”

  幸亏难友送给他的这条军用毯子,以及另一位难友借给他的皮袄,他才得以熬过这个冬季。后来,他将皮袄还给了难友,但保留了毛毯。

  王建功关于广州农讲所有着深沉、真诚的爱情。他曾说:“广州农动讲习所是我的第二个母亲。我的生母给了我生命,广州农动讲习所则给了我政治上的重生,引领我走上革新的路途。”

  1996年9月,王建功在呼和浩特逝世。他逝世之前特意留下遗言,要求将自己的一部分骨灰带到广州,洒入珠江。后来,家人完成了他的这个希望。

  王宏还特别提到了这次活动中展现的一件电子表。1979年10月,王建功携妻子、女儿回到广州农讲所。在农讲所原址观赏时,王建功回想了当年在农讲所的学习生活情况。

  临别之际,农讲所的同志将一块在其时还比较可贵的电子表送给王建功作为礼物。王建功非常喜爱、喜爱这块农讲所赠送的电子表。2021年,王宏将它捐给农讲所纪念馆。

  王宏的叙述也成为广东工贸工作技术学院师生们主题党日活动的一个宝贵环节。广东工贸工作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凤梅教授说,这次主题活动让师生们有时机近距离观摩革新文物,并有幸倾听其背面的故事,师生们收获颇丰。

  能够说,这也是一次场馆里的思政课,让学生们的学习从“课本里”延伸到“讲堂外”。

  “所得·所见”是2023“小文物·大时代”第二季推出的全新品牌项目。馆方担任的人介绍,接下来,该活动还将依据藏品的不同特色持续立异活动方式。

  透物见人,让每一件饱含着捐赠者心意,凝聚着征员汗水的藏品,都变成最有价值的前史叙述者。